搜索
首页
协会概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党建工作
秘书处
内设部门
政策法规
要闻
中央
教育部
其他部委
地方
其他
新闻资讯
新闻
行业动态
协会工作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会议培训
分支机构动态
学术研究
专家视点
产业观察
研究报告
专题专栏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分支机构
地方协会
行业协会
会员风采
工作办公室
各地编辑站
首页
协会概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党建工作
秘书处
内设部门
政策法规
要闻
中央
教育部
其他部委
地方
其他
新闻资讯
新闻
行业动态
协会工作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会议培训
分支机构动态
学术研究
专家视点
产业观察
研究报告
专题专栏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分支机构
地方协会
行业协会
会员风采
工作办公室
各地编辑站
新闻资讯
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两会高教之声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发布日期:2021-03-11
全国政协委员钟章队:
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大脑”
推动京津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综合交通还存在一些短板,更存在一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建议,“要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大脑’,加速构建京津冀国际化综合交通极和枢纽集群。”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钟章队
京津冀综合交通仍存在短板
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深入发展,轨道上的京津冀骨架、一体化机场群、一体化道路交通和水路交通、快递网络体系正在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深耕交通运输研究多年的钟章队密切关注京津冀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他说,三地综合交通还存在一些短板,更存在一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处。一是市域铁路发展不够;二是空铁、空空、港铁等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协调、协同还存在许多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三是城市快行交通与慢行交通衔接不畅;四是国际化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大脑”
今年两会,钟章队继续聚焦京津冀三地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针对市域铁路发展存在的短板,他建议构建三层轨道交通环线。在北京五环与六环之间建设市域铁路大环线,与城市轨道交通环线、已规划的城际铁路环线共同构建首都综合轨道交通三层环线。
“要形成九层综合立体交通线网。”钟章队提出的这个“立体”包括,围绕4个航站中心打造京津冀高效联通、应急互补的机场网线;完善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络;围绕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石家庄等4个都市圈建设,大力发展市域铁路等。
“要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大脑,加速构建京津冀国际化综合交通极和枢纽集群。”钟章队建议,应采用5G、AI、数据中心、区块链等新技术,构建新一代综合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高速铁路”,实现综合交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政协委员李萍:
加强高校养老服务专业建设
提升养老服务职业吸引力
“全国至少需新增养老护理员200万名以上,缺口巨大。”针对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总体短缺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李萍建议,“加强高等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建设,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职业吸引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萍
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呼吁队伍建设
近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报告称,若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亿老年人。
李萍指出,虽然国家从人才培养、鼓励激励等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养老服务人才总体处于短缺状态。
“据统计,目前全国老年人总数2.54亿,老龄化率达到18.1%,其中需要接受专业养老护理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人。按3∶1的国际标准,大约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员,但目前专业养老护理员不足50万人。考虑到家庭成员照顾、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等因素,全国至少需新增养老护理员200万名以上,缺口巨大。”
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是填补人才缺口的关键。李萍认为,当前我国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招生难、留人难和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招生难,以江苏省为例,每年养老相关专业毕业生不足2000人;另一方面是留人难,目前养老服务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收入水平较低、工作强度较大,毕业生更愿意前往医疗机构就职;同时养老服务亟需的康复、营养、心理咨询等专业后继乏人,人才队伍问题正在成为制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高校专业建设助力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对‘十四五’和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年两会,李萍聚焦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要“加强高等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建设”。
李萍建议,国家可出台相应政策,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引导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学校开发建设以养老服务与管理为主体,涵盖护理、社会工作、健康管理、康复治疗、康复辅具应用等学科的养老服务专业;创新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的养老服务人才。通过学费减免、奖学金优先评定、推荐就业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生源报考大专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培养更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针对当前养老服务职业认同感不强、职业发展空间较小的问题,李萍提出了两条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职业吸引力”,国家层面可出台专门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激励和优惠扶持政策,推广月度岗位津贴制度,推行“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养老院长”评选等职业褒扬制度,提升养老服务的职业认同感和行业美誉度;二是“积极拓展养老服务职业发展空间”,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评价,进一步明确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晋升层级和空间。
在李萍看来,还应扩大养老服务人才来源。国家可出台相关政策,由各省卫生、教育主管部门等指导,建立专业培训机构,对现有从业人员或有从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培训,探索“物业+”“家政+”“医疗+”等形式,鼓励物业服务人员、家政服务人员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养老服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人大代表李秀香:
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国家级网络游戏防沉迷平台
“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继续聚焦防止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问题,提出了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国家级网络游戏防沉迷平台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李秀香
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问题亟待关注
目前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2020年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身心健康的案例,令人痛心。“相对于成年人群体,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网络沉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群体的伤害更大、更深远。”李秀香指出,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网络问题,已不单单是个体之事,更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大事。
区块链技术化解“数据孤岛”难题
李秀香已经连续三年关注网络游戏防沉迷平台建设,她调研发现,数据孤岛是目前游戏防沉迷管理不利的根本原因之一。“不同游戏企业之间,甚至同一企业不同产品之间,游戏防沉迷系统的用户在线时间是独立计算的,而且不会共享,直接的后果是青少年用户可以通过安装多款游戏规避防沉迷系统限制。”李秀香还指出,游戏企业运行防沉迷系统是否完全符合规范存在严重的不透明性,对防沉迷相关的监督工作也存在缺失。
为破解“数据孤岛”这一难题,李秀香指出,要“对防沉迷系统进行科研开发,其中区块链技术就是一项关键技术所在。”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将用户的标识和防沉迷数据记录上链,实现青少年登录所有游戏的防沉迷数据的集中统一,落实面向用户个体的监管措施,彻底解决数据孤岛的难题。
同时,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既防止了游戏企业作弊的可能性,也确保了监管政策的执行也在阳光下进行。
“少年网盾”为青少年健康护航
如何将各方防沉迷的力量集中到一起,建立国家级网络游戏防沉迷平台,李秀香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应该尽快制定并颁布《网络游戏管理法》,由政府制定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李秀香指出,应完善网络游戏管理法律体系和加强监管力度,加快推动网络游戏分级制落地。具体来说,要建立游戏厂商诚信体系和网络游戏版本更新备案机制,让游戏分级标准具备可操作性,建立高素质高效率的游戏分级评审机构。
建立更加有效的“防沉迷系统”是关键之策。李秀香建议,运用区块链技术研发一个数据统一、公正透明、绿色高效的国家级青少年网络游戏防沉迷平台--少年网盾。所有游戏厂商和游戏玩家需要在少年网盾中实名注册,建立诚信档案。少年网盾数据平台将采集每个玩家所有游戏的防沉迷数据,并实时共享给各游戏厂商和监督方,各方需严格执行防沉迷制度,并将执行结果一并记录到少年网盾数据库中。
“网络游戏企业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勇担社会责任,不断开发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活泼生动的游戏软件。”李秀香认为,对于已经上市的与网络游戏相关的公司应该建立专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李秀香还强调,应该加强社会共管共治,完善家庭、社区、学校的联动机制,多维度加强儿童照顾与青少年群体生活,全方位地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在农村社区,要针对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照顾机制和帮扶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人大代表方兰:
建议在西安建设西部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
“我国西部高等师范教育亟需进一步加强和支持。”全国人大代表、民建陕西师大支部主委、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建议,在西安建设西部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切实推进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陕西师大支部主委、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方兰
教育事业要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今年两会,方兰将目光聚焦在西部教师教育问题,她指出,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板在西部,教师教育现代化的短板也在西部,“只有解决好短板制约问题,才能切实推进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中国教师教育现代化。”
在西安建设西部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是方兰经过调查研究提出的建议。具体来说,就是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以提升西部基础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功能进行总体设计,在西安建设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引领未来教师教育的一流示范区。
示范区建设如何助力“锻造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方兰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师范高校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西部师范高校的财政补贴,特别是要重点支持西部地区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同时,以提升支撑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为切入口,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和西部发展需求的使命担当,聚焦西部“乡村振兴、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繁荣”等主题,从根本上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扩展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托举教育强国梦想,奠基民族复兴伟业。
对于示范区未来的建设方向和具体举措,方兰指出,首先要提升西部教师的专业能力,创新西部乡村卓越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新生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同时,还要分省创建西部基础教育示范校,形成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创新人才涌现的一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基地。通过实践操练,培养服务西部基础教育的卓越教师,提升其专业能力。
“打造教师教育一流学科专业,以高水平学科专业支撑引领高质量教学培训。”方兰认为,建设一流教师教育学科专业是西部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的主要任务之一。她建议实施教育硕士、教育博士专项培养计划,提升西部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建设水平,为西部地区培养未来教育家。“要推进一流学科专业教育+一流教师教育,高位融合学术性和师范性,着力培养新时代卓越教师。”
此外,还要依靠示范区打造国内一流的教师教育高端智库,聚焦西部基础教育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和区域教师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与决策建议。方兰建议,应该开展西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西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开展丝绸之路沿线教师教育交流,通过教师互派、学生交互培养等形式,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与教育合作交流。
责任编辑:cj
上一条:关于就业,总理刚刚这样回应!
下一条:两会代表委员谈高校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