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C/15/48/4D3D8616C30D38AB491E6C48004_E591E0CC_24A5.png)
![](/__local/1/A5/36/21211F3EC3C75C844D89729390A_78562B3A_D1C18.png)
“让导师参与到研究生就业工作中来,不是简单的解决就业,还要在解决就业的基础上,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尤其一些与行业、产业联系密切的院系,研究生导师不仅熟悉行业情况,人脉也比较广,能在学生就业上给予有的放矢的推荐。”北二外党委书记顾晓园同志在谈到2020年就业工作时指出。
这一工作要求的提出可以说是正当其时。2020年春季学期伊始,校研究生院就率先发布了关于“发挥引领作用 强化导师责任 多措并举促进研究生就业”的工作通知,要求全体研究生导师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通过多种方式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指导与帮助。
![](/__local/C/15/48/4D3D8616C30D38AB491E6C48004_E591E0CC_24A5.png)
![](/__local/D/47/6F/C7D0C07AE09C36C59199D4005B5_68CCA93B_D1C18.png)
北二外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标在就业工作推进会上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积极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开展精细化帮扶指导。”早在三月份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北二外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标就明确提出了这一工作要求。在他看来,研究生导师不仅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也熟悉其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在帮助研究生就业方面既有责任,又有优势。
![](/__local/C/15/48/4D3D8616C30D38AB491E6C48004_E591E0CC_24A5.png)
![](/__local/D/1E/8A/470AFA5F08063D935A1EE5ABB79_5B4AC517_EAE01.png)
学校领导召开就业推进工作专题会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是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声誉的重要体现。”分管就业工作的张严副校长说,“落实就业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就业服务的过程,也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导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发挥非常关键。”
![](/__local/C/15/48/4D3D8616C30D38AB491E6C48004_E591E0CC_24A5.png)
![](/__local/F/55/2F/23FDC0AEDB31BD00EBCDA46A9A7_654CC0FE_EAE01.png)
程维副校长在会议上
在副校长程维看来,“只有将导师的学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全过程育人。研究生导师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为研究生求职就业、创业继续深造提供助力,想方设法为研究生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关怀与帮助。”
![](/__local/C/15/48/4D3D8616C30D38AB491E6C48004_E591E0CC_24A5.png)
![](/__local/7/C1/C9/B68B1C531ADE4BF2E8AB57E9766_8DC80FBB_EC63F.png)
日语学院杨玲教授与学生们在一起
“不给学生帮点忙,心理上过意不去。学生有压力,作为导师要有压力。”这是日语学院杨玲教授最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0年春节以来,她和门下的三位毕业班研究生一起,共同经历了几段焦虑不安又峰回路转的毕业历程。从完成学位论文的最后阶段开始,杨玲教授一直陪伴守护着毕业生,包括就业信息推送分享、简历修改、面试经验提醒等,她与学生共同“体验”着疫情中的求职经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学生的求职最终都有了回音,令她倍感欣慰。
![](/__local/C/15/48/4D3D8616C30D38AB491E6C48004_E591E0CC_24A5.png)
![](/__local/1/0C/7B/2B0A9BC6D122AB9A99E0C9F9A1C_38BC3F27_D309A.png)
商学院尹美群教授听取研究生学业汇报
商学院尹美群教授这些年带出了一批进入财政局、市场监督局等政府机构以及进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研究生。在旁人看来,尹教授门下的弟子“个个都有好工作”。当被问及如何帮扶研究生就业时,尹教授分享道,“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关注学业成绩,在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待人接物方面,都要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在应聘面试的时候,才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素质高的好印象。”
此外,尹老师还很重视师门的“团建”工作,经常组织师门的“小会”,让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为“萌新”弟子做榜样、树信心,分享实习、求职与职场经验。“做好‘传帮带’对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很有助益,已毕业的学生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印象,他们会更加愿意招录我们培养的毕业生。”
![](/__local/C/FA/FB/49F74611C8D75ACF21CF2A7A4DD_21269120_E94FB.png)
![](/__local/C/15/48/4D3D8616C30D38AB491E6C48004_E591E0CC_24A5.png)
英语学院吴建设教授与研究生们合影
除了帮扶研究生就业,不少导师在帮助研究生继续深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英语学院吴建设教授一直是研究生口中的“考博领路人”,2017年以来,他门下多名研究生先后被英国伯明翰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今年还有两名研究生进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招考复试。被问及为何门下这么多研究生愿意且能够顺利读博深造,吴教授表示,读博不仅仅是个文凭问题,而是一种探索知识能力的拓展。研究生在参与科研项目、寻找科研选题的过程中会逐渐萌发出科研兴趣,而导师如果能及时提供指导与帮助,会大大增强研究生读博深造的意愿与信心。同时,要真正将学生的事情放在心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扶上马,送一程”。
“申博时Research Proposal中的选题就是之前跟导师多次探讨后确定下来的,雅思考试、申请投递、中英文简历以及PS(个人陈述)等材料,也都得到了导师事无巨细的指导。正式面试前,导师还扮演国外导师的角色与我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真的特别感动,如果没有导师的一路指导,我很难一个人撑下来。”如今已顺利入读荷兰莱顿大学的王垭楠难掩对导师的感激之情。
“人才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理论基础到实践能力,是一个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研究生的就业要靠学生自身的勤奋努力,导师的付出则在于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就业质量。”研究生院院长郑承军教授介绍道,“我们目前是作为试点在逐步推广,今后还会继续推进该项工作,将就业纳入‘三全育人’的整体部署,并探索将推进就业纳入研究生导师考核与评优,把导师们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