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评审标准说明会暨基地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推进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基地建设工作稳步高质量发展,对制定基地立项单位基地评审标准及指标体系予以说明,组织基地院校对标准和指标体系研提意见,并就基地建设开展交流研讨和指导。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方军,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会长、教育部-瑞士GF教育合作领导小组组长王路江,瑞士乔治费歇尔集团GF加工方案公司中国区总裁、教育部-瑞士GF教育合作领导小组组长陈以祥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欧洲处处长、教育部-瑞士GF教育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赵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欧洲处干部于冬冰,协会副会长杨晓春、许世杰及其他相关负责同志,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实践基地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巩亚东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学院院长杨卫东教授以及基地培育院校和行业龙头企业的领导和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王路江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对基地评审标准进行说明并进一步完善,从而用标准引领基地建设。各培育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落实,做细各项工作,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标准,结合各自办学实际,通过标准引领,在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团队培训、教学质量评价认证等方面形成具有基于实际、体现特色、注重实效的国际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国内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打造中瑞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合作知名的品牌。
![](/__local/1/E6/B4/7D5B00F079CDBD5D9A529B67017_A968D8B7_F28D.jpg)
王路江致辞
陈以祥在致辞中总结了项目启动以来所开展的工作并表示,虽然GF是瑞士企业,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为中国制造业培养一批中国特色的高端国际化工程技术与技术技能人才。不辜负教育部和各位专家们的殷殷期望,围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发挥和做好中瑞两国国际教育合作的示范引领工作。
![](/__local/6/6E/8A/DB3F4F92BD12A414541D0A29D3E_EBA2D6EA_A520.jpg)
陈以祥致辞
方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基地在立项半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同时也对基地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对项目各方的有关要求。他指出,一是要落实各方面主体责任,高质量加快推进基地建设,挖掘建设典型,强化调研指导;要重视数字化资源的积累和应用;二是要开展“中瑞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建设,以研究引领建设;三是要不断积累和丰富中瑞合作项目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能力提升和国际合作方面有益成果,努力打造中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典范。
![](/__local/8/F3/24/9B696E9DD61020877B71D6E116F_B2C59FC1_44166.png)
方军讲话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教育部-瑞士GF教育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克杰代表项目办公室对基地项目整体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实践基地评审指标研究小组副组长杨卫民教授对《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评审标准与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做了详细说明。
基地建设典型案例专题报告环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院长何龙作《围绕航空航天特色背景,全面开展与GF公司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合作》的主题报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主任徐国胜作《基于实际,突出特色,高标准建设基地》的主题报告;瑞士乔治费歇尔集团GF加工方案公司中国教育行业负责人史文作了《增进中瑞教育合作和国际交流》的主题报告;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教育行业总监孙东辰作了《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深化数字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报告;约翰内斯•海德汉博士公司市场部经理彭程作了在推动创新基地项目中参与工作的报告;肯拓(天津)工业自动化技术公司总经理葛云涛作了《基于实际突出特色高标准建设基地》的主题报告。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实践基地评审指标研究小组成员、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康存锋,基地评审指标研究小组成员、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石皋莲对两所学校的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与点评,对两所学校基地建设表示肯定并提出教学体系本土化、产学融通先进化等建议。
基地建设特色案例专题报告环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周树银作了《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打造GF模具产业学院,提升办学水平》的主题报告;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何小海作了《打造产教融合综合体,构建闽台精密制造生态圈》的主题报告;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刘春哲作了《以服务区域GF及产业链企业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就业质量》的主题报告。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实践基地评审指标研究小组成员王爱民、徐国胜、张立东对三所学校的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与点评,指出了三所学校在基地建设和规划过程中的优势与特色,也对基地下一步发展提供恳切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按照本科、职教本科、高职、中职不同办学层次对评审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了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结束后,徐国胜、陈小海、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蔡红军分别代表各组进行了基地评审标准意见反馈情况的汇报。
协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原副主任杨晓春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为后期基地建设项目落实提供了很好的标准引导和支撑,对进一步促进中瑞智能制造领域国际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以及提升我国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奠定了基础。他希望,各项目院校根据评审指标对表对标,快速推进项目检查验收,切实提升基地内涵建设和成果转化,实现政、校、行、企多方共赢!
![](/__local/A/77/B5/EFE48771D160E15219425049866_50401907_A224.png)
杨晓春作总结发言